通过研究实现了相纯α甲ami碘化铅的低温结晶
尽管存在不同的制造方法,但两步沉积是目前用于制造高效,稳定的PSC的主要实验技术之一,特别是在工业规模上。该方法包括先沉积碘化铅(PbI2),然后添加一价阳离子的卤化物盐,例如碘化甲基铵(MAI)和碘化甲酰胺(FAI),以将其转化为钙钛矿。
尽管这种两步沉积法比其他方法要好,但在按比例放大时很难保持可再现的高性能和长期稳定性,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制造过程的控制。因此,必须了解在原子水平上钙钛矿卤化物结晶的机理。
在论文“结合分子动力学和两步法实现低温形成纯α-FAPbI3的实验研究”中,作者选择为此研究甲基碘化铅铵的两步制备法( MAPbI3)和甲ami碘化铅(FAPbI3)。
前者是一个经过充分研究的系统,而选择后者的原因是其α-FAPbI3多晶型物具有诱人的功能,包括〜1.45-eV带隙,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和出色的热稳定性。然而,这种钙钛矿的问题在于α相是亚稳态的,并且热力学相变需要约150摄氏度的高温。结合实验和理论研究,于4月23日发表在《科学进展》上,揭示了结晶过程的微观细节,从而为发现制造该材料的低温途径提供了途径。
虽然先前对MAPbI3的实验研究表明,两步过程是通过在PbI2层中插入MA +阳离子,然后转化为钙钛矿而发生的通过中间阶段的结构,实验无法解决这些中间阶段的性质或澄清潜在的原子机理。研究小组使用一种基于称为元动力学(WTMetaD)的增强采样技术的分子动力学(MD)研究,发现该转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中间体进行的。理论结果与实验相符,这鼓励研究人员研究类似的过程是否也在α-FAPbI3的转化背后。从模拟开始,他们发现这种材料在较低温度下确实可以进行两步过程。然后进行了一系列原位X射线和薄膜实验,证实了这一结果,并能够低温形成纯α-FAPbI3薄膜。
标签: 纯α甲ami碘化铅